《运城日报》村干部培训要 “顶天立地”

村干部培训要

顶天立地”

□陈永年    2019年03月18日

    2019年,是临猗县与运城市广播电视大学合作实施农村“两委”主干能力素质提升工程的第三个年头。 一方面,村干部是服务村民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他们服务能力高不高、服务态度好不好,直接关系着村民们的满意度和幸福感,也直接决定着中国农村发展得好不好与快不快。另一方面,村干部又是服务村民的所有队伍中,整体政策文化水平较低、整体能力较弱的。 为此,增强村干部的政治意识、政策意识、学习意识、法制意识、服务意识和发展意识,提高村干部的知识水平和服务村民的能力,最终的目的,还是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农村治理水平,提高农业的发展质量。 但在以往,我们对于村干部的培训,往往会陷入“供求”不对接的怪圈,不懂得村干部们真正需要什么,不知道农村大地最缺什么,这样来做培训,其效果必然大打折扣。所以,对村干部进行培训,要不断创新,做到“顶天立地”。“顶天”,就是要做好政治大培训,这事关方向、全局、根本,必须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。“立地”,就是要接好“地气”。 临猗“一村一名大学生”的培训实践给我们的启示是,村干部培训要接地气,就必须做到“三用”。 首先,培训的内容要有用。村干部是比较实际的,讲得有用就能听得进去,讲得没用就算这次哄着来了,下次肯定也不会有积极性。有时候,我们发现自己提供的讲座村干部表现不积极,多数原因不是村干部不愿意学习,而是我们给的内容不接地气,问题出在供求不对接上。内容不接地气,满腹经纶的大教授也没有村里大槐树下的庄稼老把式吸引人。所以我们的组织者要提前调研了解,摸清村干部们喜欢什么,最想听什么,然后才能有的放矢。只要提供的内容群众需要,感兴趣,培训就受欢迎,培训就有效果。 其次,培训的形式要实用。最好的形式不一定是最美、最高大上的,但一定是最适合的。理论知识,我们可以坐到教室里,安安静静、认认真真地听专家讲;实用技术,我们可以到果园里、到庄稼地里,边听边看边操作;要借鉴一些好的经验或做法,要通过现实例子统一思想、提高认识,就可以拉到外地开眼界、长见识。一切以实用为依据,一切以效果为准绳。 第三,培训的知识要共用。受各种因素制约,相比于庞大的农民群体,受培训的村干部在数量上毕竟是少数。那么,我们这些经过培训、学到知识的村干部,就要充分发挥好“二传手”的作用,要把自己当作一支支火炬,去照亮更多的人。临猗的培训,现在基本上实现了所有村庄的全覆盖,如果一个学员能影响5个村民,就相当于把我们的培训效果放大了5倍。这种培训知识“共用”的意义,应该充分认识,并将其作为培训链条上的一个关键环节来研究、实践。  说到底,村干部能力素质的提升是“三农”工作的基础工程,来不得半点花里胡哨,需要平心静气、老老实实的态度,且下上几年笨功夫,再来看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