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运城日报》农村“两委”主干能力素质提升工程,促进了产业振兴

农村“两委”主干能力素质提升工程,促进了产业振兴——

2019年03月18日   

卫行智 作

到目前为止,临猗县与运城市广播电视大学合作实施的农村“两委”主干能力素质提升工程,已经举办了两届,在校就读的村干部累计已有488人。

思想境界高了,考虑问题的格局更大了;工作能力强了,服务村民的本领更高了。这些发生在村干部身上的变化,最终都给整个村庄带来了新的气象:村庄产业结构更优了,发展模式更科学了,村民们的满意度也更高了。

3月12日,记者来到临猗,探查农村“两委”主干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实施之后,发生在古郇大地上的新气象、新发展。

格局大了 境界高了

为村民服务更主动了

第一个走进中南海的快递小哥,当面向总理提建议,建议内容被写进国家法规,被评为“最美快递员”……去年,百世快递公司临猗卓里负责人李朋璇,很是火了一把。

临猗是苹果大县,李朋璇的工作就是每天穿梭在乡间为果农揽件派件,生鲜寄递过程中的行业痛点让他不吐不快。他在网上提建议,被相关部门关注到,作为代表,他参加了总理座谈会。于是,他成为第一个走进中南海,当面向总理进言的快递小哥。因为他的建议,生鲜寄递需要保险这个行业痛点浮现在大众视野,受到社会关注。

很快,李朋璇所在的临猗百世快递公司与当地的保险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,提供生鲜寄递保险服务。如今寄送苹果的话,花两毛钱参与保险可以获赔36元。与此同时,在去年5月1日开始施行的国家《快递暂行条例》中,李朋璇建议的内容也被纳入其中。

其实,围追堵截的各路媒体并不清楚,李朋璇还有一个身份,那就是村里的后备干部。2018年,他以后备干部的身份,参加了农村“两委”主干能力素质提升工程,走进了电大课堂。

李朋璇说:“学习电大课程之后,我最大的变化就是格局大了,我不再每天只想着怎么多揽件、快派件,还会考虑整个行业面临的问题,这也是我在网上提建议的初始动力。”

最终,“身在田陌、心怀天下”的李朋璇,因为境界格局的变化,一举成为中国最知名的快递小哥。受其推动,临猗百世快递公司目前正在筹备全国首家“鹿鲜生”生鲜项目。该公司经理张锋说:“临猗从4月份到年终,樱桃、鲜桃、杏、枣、梨、苹果等水果几乎月月都有订单,这个项目实施后,一年将会实现1000万件的生鲜产品发货量。”

变化,同样发生在临晋镇冯家卓村党支部副书记于水霞身上。

于水霞毕业于师范学校,2013年,本来在外当教师的她因为家庭变故回到村里。为了能将家中的苹果卖出去,她在网上开了一家微店。没想到,第二年她在网上就卖出去了1.5万公斤苹果。于是,她成了冯家卓村天猫优品服务站的负责人,代收代发快递,为村民代购物品。

2018年,农村“两委”主干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实施后,她积极报了名。经过学习,她的思想境界提升了。看到通过网络销售苹果的村民越来越多,她就主动组织村民培训,教村民们怎样与客户交流,怎样做售后服务,怎样把损失降到最低。原本只是代收代发快递的她,现在碰上村民发快递,也会帮着去包装,或帮着去解决售后纠纷。

于水霞说:“现在网络销售势头这么好,我一定要努力学习,努力做好服务,让村民们真正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红利。最终让我们村的年轻人不再离家打工,让我们村的孩子都能在父母的呵护下快乐成长,让我们村的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、老有所乐!”

办法多了 效果好了

带领村民致富的能力更强了

对于牛杜镇姚村党支部书记李建文来讲,农村“两委”主干能力素质提升工程无异于“正瞌睡着递过来个枕头”。

李建文以前主要从事果品收购和农资技术推广工作,2017年被选为党支部书记后,压力马上大了。他想帮助村民发展产业,但苦于找不到突破口,怕村民跟着他干最后赔了,落埋怨。

在电大的课堂上,“丰富产业布局”的内容一下子点醒了他。姚村以果树、桃树等经济林为主,但仍有几百亩地种植着低效作物。于是,他决定从这些低收益土地入手,实施调产增收。

2018年,他带了几个农户到陕西考察高粱种植,并以每公斤2.8元的保底价签订了收购合同。村民们积极性都很高,很快就发展了70余亩,并带动周边村子发展了600余亩。为了保证种植收益,他还在村里统一实施耕种、灭虫、施肥和机收。去年高粱喜获丰收,而且行情很好,市场收购价涨到了每公斤3.6元,每亩纯收入达到1500元左右。

“今年,我们村高粱种植面积增加到了300亩,带动周边村种植1200余亩,6家客商都有收购意向,村民们新的收入增长点已经形成。说到底,这都是学习带来的效果。”李建文说。

同样是学习带来的思路的变化,庙上乡水头村村委会副主任杨江峰则将工作的突破点放在建大棚上。

水头村的支柱产业是冬枣,村中1800亩耕地基本上实现了冬枣种植全覆盖。但这两年,露地冬枣收益逐年下降,每亩收入多则5000元,少则只有3000元。参加学习之后,他受到启发,觉得应该走质量增收的道路。

回到村后,他与其他村干部一起,积极发动村民们建冬枣大棚。村民们资金紧张,他们以村委会的名义作担保帮村民贷款。村民们嫌利息高,他们又与亚行和农行对接,经过沟通,为村民们申请到了总计500万余元的低息贷款。

杨江峰说:“原来村中建大棚的农户只有三五家,如今村中家家户户都建有大棚,大棚冬枣面积超过总面积的一半。去年,大棚冬枣的收益达到了每亩上万元,是露地收益的两倍还要多。”

参加电大学习,北辛乡岭后村党支部书记王思斌最大的收获就是“办法多了”。

他自己建有一个果库,每年能储存苹果300万公斤。王思斌说:“说实话以前就是挣个贮藏费,村民们苹果卖不卖得了自己尽力了就行。上电大学习后,我觉得自己的责任更重了,为村民们卖苹果更在心了。”

王思斌在南昌建立了苹果直销窗口,在三、四月的旺季,一天可以销上十几吨货,而且价格更高,当地市场上的收购价不到2块钱,他走直销窗口,卖到了2.3元。如今,他向村民提供贮藏、包装、贩运、销售一站式服务,带动村民致富的办法更多了、本领更强了。

结构优了 模式好了

村庄发展的势头更猛了

临猗县的实践证明,对农村带头人和管理者的智力投入,必将给整个农村带来几何倍增式的收益。

孙吉镇张家村位于孙吉镇西北,北靠万荣,西连黄河,距离交通要道较远,交通不方便,全村一半人的居住地及耕地位于半山沟,自然条件艰苦,村集体经济几乎没有。

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周智斌,同样参加了农村“两委”主干能力素质提升工程,进入电大学习。在学习中,他最为关注的是产业如何发展。

学习之后,他结合该村地处沟坡地带和土地片场多、地块小的实际,经过慎重研究,决定带领村民发展养羊产业。他还结合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,在村中探索实行了“党支部+合作社+产业”的扶贫模式。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,村中争取到扶贫资金70万余元,创立了七叶草养羊合作社。在村党支部的统一领导下,该村以养羊合作社为依托,建立了羊场,贫困户持股20%,村集体持股80%,每年由合作社按20%的收益分红给贫困户,50%的收益用于村集体基础设施建设,30%的收益用于养羊场扩大生产规模。

初步估算,羊场每年可出栏1500只,纯收入15万元,附加收入(羊粪、羊毛等)5万元,预计贫困户户均年收入4000余元。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优先安排到养羊场打工,户均月工资收入约2000元。另外,这个项目每年还可为村集体经济增加5万元的收入。

“这样的模式,不学习很难想得出来,知识就是力量啊!”周智斌感慨道。

电大的学习改变了张家村的发展模式,同样,也让耽子镇堡里村耕地中的经济林改变了品种。

堡里村同样位于半坡地带,种植苹果效益不好,在2015年左右,村中开始大面积发展黄油桃,很快种植面积就达到了上千亩。黄油桃适应性强,效益好,但管理时段非常集中,村中活忙时四处雇不下人,卖完桃后村里人又没事干。

刚好,该村党支部书记范智军在电大课堂上学到了优化产业结构、丰富栽植品种的知识。于是,他开始发动群众,对村中的油桃产业进行早中晚熟品种的调整。

“我们把早中晚熟品种的栽植面积比例定为4:2:4,这样一方面缓解了劳动力紧张的局面,另一方面,也帮村民们降低了市场风险。”范智军说,“目前,村中2700亩桃树面积,早晚熟品种各占了一千多亩,剩下的就规划成了中熟品种,这些都是在电大学了土地产业规划之后发生的改变。”

临猗县“一村一名大学生”的村干部培训计划,目前已经举办了两届,在校就读的村干部累计已有488人。

这些从没有进过大学校门的村干部,经过正规的学习,格局大了,境界高了,考虑问题更全面了,为村民服务的意识也更主动了。

他们经过学习,对于村中的一些复杂问题处理起来更得心应手了,办法多了,效果好了,带领村民致富的能力也更强了。

这些发生在村干部身上的变化,最终都给整个村庄带来了新的气象:村庄产业结构更优了,发展模式更科学了,村庄发展的势头更猛了,村民们的满意度也更高了。

临猗县的实践证明,对农村带头人和管理者的智力投入,必将给整个农村带来几何倍增式的收益。